我的数字生活

“21 世纪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 写于 2020年02月14日   

前言

生活在一个数字时代, 见过太多低效率, 难用的软件/服务, 浪费时间不说, 还浪费精力(比如生气/着急/退款之类的耗费精力的事情), 也因此免不了踩过不少坑. 因此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日常生活使用软件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拙见. 另外人各有爱, 加上是在少数派的处女文, 因此如果有一些跟贵站气质不符的地方还请多指教.

笔记 Notion

得益于 Notion 强大的导出功能,已经更换为 Craft 作为主力写作应用。

目前我是使用 Notion 作为我的主力笔记应用, 只是因为它好看的界面排版和富媒体支持(颜控). 我使用 Notion 最主要的有三点: 代码块和地图插入以及整个 WorkSpace 导出为 Markdown. 更棒的是导出的 Markdown 的图片是相对路径的, 这为将来有一天出现一款更好的笔记应用时的笔记迁移做了铺垫. 偶尔会使用印象笔记, 因为在没转 Notion 之前有很多笔记在印象笔记, 我常常使用 Notion 写一些突然间的灵感作为草稿, 等有时间了再细细完善, 这是我的 Notion 笔记截图:

我的数字生活

我还用 Notion 摘抄代码段, 写技术博客, 规划行程. 下面是做到一半的日本元旦旅游计划:

我的数字生活

Notion 一年是 $48 美元, 不算太贵, 而且用 Gmail 注册后有邀请注册优惠, 邀请成功被邀请人得 $10, 自己得 $5, 加上一些其他的奖励如安装 Web Clipper, 实际第一年只需要 $2 美元

我的数字生活

在 Notion 之前我还曾经尝试过使用苹果自带的备忘录作为主力笔记应用, 后来因为在家里一台 rMBP 上新建笔记后, 死活无法同步到 iPhone 上, 一顿操作后还把笔记给搞丢了. 丢笔记是笔记类应用的大忌, 因此放弃了使用苹果全家桶的强迫症执念(截图中红框无关):

我的数字生活

在尝试苹果自带备忘录之前我还尝试过 GitHub + Typora 的组合进行笔记的记录, 但是这个组合图片的存储是个大问题, 而且其插入图片/链接的体验并不友好, 因此也放弃了:

我的数字生活

个人博客

作为一个搞技术的, 写博客是必不可少的. 我选择使用 Github Pages 作为我的博客托管服务. 它相比于 WordPress 以及其他的博客系统有一些优势, 比如 Git 的使用, 简单的调试发布流程, 以及 Geek 范儿——有时候装逼也是必要的, WordPress 听起来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我的数字生活

个人博客的图片托管服务我之前使用的是七牛云, 它对个人有1个G(还是10个G, 忘了)的免费存储空间和每月一定限额的流量, 这对个人博客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是后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把域名迁到了 Godaddy, 这在国内备案是个麻烦事, 所以七牛云就不给解析了, 因此我就先将图片跟静态博客一起放到了 Github 上, 另外尽量写博客的时候能用代码描述的就不带图片.

Apple Music

音乐服务我使用 Apple Music, 因为写码听中文歌的歌词会分心, 因此比较喜欢听英语歌, 所以选择了英语歌比较多的 Apple Music. 本来跟媳妇儿说开 Apple Music 家庭共享, 但是她要用网易云音乐, 于是作罢. Apple Music 价格是 12块/月, 买一年有优惠, 只要 ¥100 即可:

我的数字生活

阅读

Reeder

Reeder 订阅了一些技术博客. Reeder 只是一个 RSS 客户端, 你还需要一个服务端, 我选择的 NewsBlur, 这个 RSS 服务提供商有收费和免费模式, 收费模式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具体少数派上已经有很多介绍就不说了. 每次当信息爆炸的新闻传出来的时候, 总有一些声音开始回忆上古时代 RSS 的辉煌. 但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也说, RSS 会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 这会加深你的偏见, 使你越来越狭隘. 其实我觉得, 这就像现在的大数据和所谓的千人千面或者用户画像一样, 对不同的信息输入是要分不同类型的. 比如, 如果你只是订阅一些你感兴趣的社会新闻, 那确实会出现 RSS 反对者担忧的的情况: 总是觉得社会在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示威/暴乱/刑事犯罪案等等, 进而使你变得偏激和暴躁. 但是对我来说, 我用 RSS 只是来看一些技术类的博客, 所以我用的很安全.

Mac 版和 iPhone 版分开售卖, 不是很贵, 因此我都买了:

我的数字生活

Marginnote

少数派上介绍 MarginNote 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买了 iPad 版本的, 因为做笔记的话用 Apple Pencil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Mac 端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我的数字生活

Safari 阅读列表

当我看到一篇文章但是来不及读的时候, 我会将它用 Safari 打开, 然后加入阅读列表, 同时将 Safari 浏览器设置中的 自动离线存储 打开, 来自动存储来自 iCloud 的所有阅读列表项目以供离线阅读:

我的数字生活

存储

谷歌相册

最开始上大学那会儿, 因为穷所以买了 HTC Desire S, 也就是 G12, 因为是安卓系统, 因此在折腾了魔法上网后将图片放到了谷歌相册(貌似那会儿还不叫这个名字?), 后来从 iPhone 5 开始就一直没开 iCloud 照片同步, 而是一直使用谷歌相册, 手动同步照片到谷歌相册, 至今我还有 30 多 G 的相册留在谷歌相册中:

我的数字生活

iCloud Drive

不过魔法不会一直生效, 结界总是在一些时候被加强, 在魔法失效的时候我意识到将 iPhone 和谷歌服务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虽然我在国外也体验过谷歌服务的完美之处, 说实话以我的经历, 如果谷歌没有退出中国我大概率是谷粉而不是果粉儿——凡事没有万一, 因此我再次强迫自己用了苹果全家桶 iCloud Drive. 我于是将谷歌相册的内容都转到了 iCloud Drive 中. 这里有个曲折的故事就是, 因为相册有 30 多个 G, 我担心魔法持续时间太长会被结界探测到导致永久失效, 于是我临时开了一个月的 OneDrive, 它有 100G 的免费空间(话说在手机上 OneDrive 还没这个付费选项, 只有 30G 和 200G 让你开和 iCloud Drive 类似功能的可以将图片文件等都保存到里面的网盘功能, 在网页版才有——可能是我记错了, 欢迎指正), 于是我先导出谷歌相册到 OneDrive(这个在导出的时候有这个选项), 然后再将 OneDrive 中的相册下载到电脑中, 再将电脑中的照片上传到 iCloud Drive, 也算是曲线救片了. iCloud Drive 免费版 5G, 个人可以升级 50G 一个月 6 块钱, 个人 100 G 一个月12 (没记错?), 家庭共享 200G 只需要每月 21. 因此有了媳妇儿之后——她也是个果粉儿, 就毫不犹豫的开了 200G 的 iCloud Drive 服务. 还好, 苹果的 iCloud Drive 服务并没有像它的笔记类应用一样那么烂, 配合 iPhone/iPad/Mac 使用非常完美(相册和文件都算在 iCloud Drive 空间存储中):

我的数字生活

其他

Magnet

我用 Mac 有时候会外接一个屏幕, 然后将笔记本盖合上, 同时外接一个鼠标, 这就导致有时候在将窗口左拖拽右拖拽的时候, 没有 Magic Trackpad 的三指拖移方便, 因此我就使用 Magnet 作为窗口管理工具, 它有一些快捷按钮, 熟练之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很方便, 同类型的也有其他软件, 我看这个软件是付费榜第一(当时)我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我的数字生活

Alfred

另一款装机必备就是大名鼎鼎的 Alfred 了, 在少数派上也有不少介绍, 我也就不说了, 用了 Workfolw 之后确实能提高不少工作效率:

我的数字生活

信息浏览/社交

ins 图片分享, 其滤镜非常好用. 用微信, 不用 QQ, QQ 整的乱七八糟的功能无不在向我表明一个事实: 我已经不是它的目标用户了. 微博/Twitter上看时事热搜, 知乎/Quora/Google上找答案, 哔哩哔哩/YouTube上追番/看博主, 爱奇艺上看电影, 淘宝 88 会员可以免费看优酷(虽然基本没上过优酷了), 腾讯视频…无感, 不参与不评价. 哔哩哔哩买了大会员, 爱奇艺之前跟京东 Plus 付费续到了 2022 年. 微博知乎就当是可以通过看广告了解一下当前流行趋势吧——比如最近我的 feed 流植发, 三国志和剑与远征的广告就特别多[摊手]:

我的数字生活

电影

我是比较奇葩的, 使用电报软件, 加入了一个会分享热门美剧/电影的一个组, 从上面下载电影. 如果需要在 iPad 或者手机上看, 就使用 nPlayer 软件. 电脑端则使用的是 SPlayer(我好久没更新了, 更新之后看起来加了在线功能):

我的数字生活

我的数字生活

我的数字生活

而像一些影音记录的话, 我则使用的是豆瓣的服务, 将自己看过的想看的在看的书/电影标记出来, 也算是对自己人生轨迹的一个记录:

我的数字生活

电子钱包

买了点 EOS, 使用 TokenPocket.

游戏

手机端除了农药, 没有什么会经常玩儿的游戏. 电脑端则使用 Steam 进行游戏, Mac 使用移动硬盘用 Window To Go 安装 Windows 系统装 Steam(下面是 Mac 截图):

我的数字生活

我有两个手柄, 一个 Xbox One 的, 一个 PS4 的, 因此如果想要两个手柄同时连接 PC 的话需要点额外的操作, 大概会花 10 分钟的时间设置. 就是这个时间让媳妇儿受不了, 每次想玩儿游戏还要: 拿出外接移动硬盘 → 启动 Windows → 启动 Steam → 打开手柄连接软件 → 连接手柄 → 打开游戏开始玩儿 这个过程太漫长. 于是买了日版的 Switch + Switch Pro 的手柄, 随时随时想玩开机就玩儿了, 沙发上 TV 模式久了不舒服还可以抱着机器到床上玩儿, 非常方便:

我的数字生活

查单词

因为工作需要, 经常需要阅读英文资料, 因此一个趁手的字典软件必不可少. 我买了欧陆词典的学习账号, 电脑和手机通用. 比有道词典强. 当然一些场景需要快速查单词, 因此使用苹果自带的词典的时候也不少, 不过我会将一些单词有意识的使用欧陆词典查询, 同时开启”查词自动加入生词本”功能, 以便下班通勤路上巩固一下, 这类单词多以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单词为主:

我的数字生活

输入法

输入法是输入操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工具, 尝试过很多输入法, 冷门的热门的都试过, 最后还是一直在使用搜狗输入法:

我的数字生活

邮件

邮件使用 Mac 自带的 Mail.app, 开始的时候使用了 Gmail 和 QQ 邮箱. 但是 QQ 邮箱隔一阵就得手动发送 imap 的短信来获取最新的独立于 QQ 密码的密码来登陆邮箱, 非常烦人. 于是只在 Mail 上开启了 Gmail. 自带邮箱的好处是打开快, 坏处是定制化较少, 同时其在电脑上的”智能邮箱”只是在本地过滤不能在手机上使用, 而且其更新邮件的频率较低, 新邮件时常需要手动更新. 另外公司使用的是谷歌的全家桶, 因此也将私人和公司账号的日历导入到自带的日历 app 中了, 很方便:

我的数字生活

出行/吃

青桔单车买了半年套餐. 其他的都没考虑. 美团收购了摩拜之后自己出了美团单车, 而且不能用微信扫, 只能美团 app 扫. 为了提高 app 打开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感到恶心, 因此抵制(个人观点). 到一个地方会用大众点评搜索下附近的美食, 不过吐槽下因为我不常用大众点评(常打开, 但是不常在上面下单), 因此在点评里面应该没有我的什么用户画像, 所以我进去看到的都是一些美女大长腿桑拿大保健服务的一些推荐, 反观我媳妇儿的就是一些美食, 健身馆, 游乐场之类的推荐, 因为我们经常使用她的账号在上面买票. 地图则百度高德一起用, 没什么孰优孰劣之分. 因为是搞技术的, 之前一直对谷歌有盲目崇拜, 后来去过一趟日本之后发现谷歌的地图偏移+定位飘的非常严重, 于是幻想破灭, 不过在国外地图软件地图能用的除了谷歌也没什么了. 因此国内我还是老老实实的百度/高德地图好了.

理财

这里我自己是把钱都存中国银行了, 因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现在尽量都在使用储蓄卡, 而不是用信用卡. 用我媳妇儿的话说就是: 你要是用信用卡就觉得里面一直有钱, 就会一直花钱, 对钱没什么概念, 这样就会花很多. 不如每个月定期定额将钱存起来, 只拿一部分花, 这样才能攒钱.

我把所有绑定的快捷支付如单车, 滴滴等的都使用支付宝支付, 每笔支出都会使用支付宝的支付助手备注一下用途如晚饭, 午饭等, 这样月底可以知道我到底在哪些方面花钱比较多. 能赚钱固然好, 但是会花钱也很妙.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节俭的人, 能用钱办到的事情, 只要不是花太多钱我都不会花时间去办, 好在我媳妇儿跟我想法一样,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能达成很好的默契. 比如在正版软件这件事上, 如果找一个破解版的时间很久同时这个软件我又会经常用我就会倾向于买正版——我不会为了偶尔使用一两次的软件付费. 经常用的软件比如 JetBrains 的系列, Charles 抓包工具, Alfred, 媳妇儿用的 Eagle 等. 但是 BeyondCompare 就不会付费:

我的数字生活

魔法上网

这块只说一句: 使用了 BWG 推荐的 JMS(首字母) 服务, 很快也很稳定. 手机上使用 QuantumultX, 电脑上使用 ClashX:

我的数字生活

写在最后

写着写着好像就变成了一个流水账, 而我也并不是一个暴露狂通过暴露自己的日常来获得快感(???), 只是在这个软件/服务众多的当下分享一下自己日常使用的软件和服务的经验. 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写出来, 比如邮箱的设置如何更好用, 浏览器的使用抉择, 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的选择的个人理解等, 有机会再说吧.

另外还有一些行为准则:

  1. 所有国外服务一定使用国外邮箱, 而我国外的邮箱只有 Gmail, 因此我的国外的服务一定使用的是 Gmail 来注册的. 如 Twitter, Facebook, ins, Quora, Medium 等.
  2. 所有国内的服务一定使用国内邮箱, 这个不解释了.
  3. 所有不小心已经使用了国内的邮箱如 163 或者 qq 邮箱注册的国外服务, 有条件的一定要开启两步验证或者双重验证之类的额外验证手段, 不能仅凭账号+密码, 或者邮箱+邮箱验证码就能登录.
  4. 人在国内的话, 不要暴露任何自己的信息在国外的社交网络上, 如电报中的手机号, FB 中的个人信息等.

另外我在使用苹果的服务, 但是并不认为在云上贵州的个人数据会被拿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我一不害人, 二不害社会, 三不反G, 三不分L国家, 而且不存储 Yellow 视频, 没有任何理由被盯上. 加上国内越来越开放的气氛, 相信将来一定会更好的.

之前跟朋友讨论说, 你整这么多 FQ 的东西, 不怕将来清算吗? 我笑了, 说了个事实跟他听, 也与大家共勉: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 但是从此也不可能再出现皇帝来开历史的倒车了, 因为正如高中书上所说: 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 EOF -
本文最先发布在: 我的数字生活 - Xheldon Blog